中新网柳州12月9日电题:苗乡青年“逆向”创业:带领村民玩直播农产品“不愁卖”
“我们农户最怕辛苦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没想到通过直播销售的方式,大家试种的百香果全部被抢购光,都‘不敢’再开播了。”近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的农户张干周开玩笑说。
图为杨宁(左)展示自己带领村民们种植的百香果。刘俊聪 摄
今年9月,江门村首次尝试种植的120亩黄金百香果迎来丰收,涉及农户46户。通过直播“带货”,农户们7500多斤的百香果供不应求。这是江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杨宁带领村民增收的又一新尝试。
“刚开始直播时,村民们都比较害羞,毕竟从来没接触过这种新鲜事物。但通过开导教学,大家也逐渐放轻松了。”杨宁说,探寻乡村产业的新出路,鼓足村民们增收的干劲和信心,是她一直以来的期望。
位于大苗山深处的江门村,曾长期是贫穷闭塞的“代名词”。多年来,外出务工一直是当地年轻人的选择,而大学毕业当年便返乡做“村官”的杨宁,却是个例外。
“那个年代常说‘大苗山飞出金凤凰’,就是考上大学。但当看到乡亲们连几块钱一碗的粉都不一定买得起,每个月最多吃一顿肉,我就想一定要留下,让大家的生活能够过好一些。”杨宁说。
图为杨宁端详着为百香果产品设计的包装。刘俊聪 摄
想要脱贫致富,发展乡村产业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彼时的江门村被群山包围,发展农产品种植难上加难。种辣椒、卖泉水西瓜、开办加工厂……杨宁与数百户村民做出诸多尝试,但也遭遇无数次失败。
“通过反复地向外推销,村民们种植的紫黑香糯、泉水西瓜等农产品逐渐有了销路,大家钱包渐渐鼓起,对我的信任也不断加深。”杨宁说。
“我们知道自己辛苦种植的农产品,杨宁一定会尽力帮大家卖出去。”张干周说道。如今的江门村已成功脱贫,正一步一步发展起苗家腊味、椴木香菇、林下竹荪等特色产业,杨宁的探寻还在继续。
“未来我们还希望在江门村打造文化旅游路线,丰富村中的产业类型,吸引外地游客来江门村走一走,看一看。”杨宁说道。(完)
中新网赣州12月9日电 (刘力鑫)如何打造多元业态的乡村旅游新格局?8日下午,在江西赣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多位专家、官员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热议。
图为第十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的如何打造多元业态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主题对话环节现场。刘杰摄
“乡村旅游发展中,各地要找准定位,了解所具备的资源条件。要保持独有的个性,保持乡土性的和在地性。”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与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表示,实现乡村的现代,就会让现代化的元素进入乡村,如何让传统乡村家庭既生活在现代化环境下,又要保持特色,确实面临很多考验。
刘家明进一步指出,还有一些地方投资了不少基础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设施等,利用却并不充足,这种情况下顶层设计规划尤其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学锋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例如,有些地方将乡村旅游发展与非遗、民族文化、自然美景相结合,让游客在乡村游览的同时了解当地传统文化。
赣州市文广新旅局二级调研员李升隆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既包括有形的历史建筑,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州近年来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乡村旅游评级。现在,5A级乡村旅游点有4家,4A级乡村旅游点有89家。我觉得,发展乡村旅游要进行文化赋能,挖掘每个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找出其核心竞争力。要注重文化创意策划,做好相关旅游服务,让客人有更好的旅游体验,讲好乡村旅游故事。”李升隆说。
山东省临沂市蒙山彩蒙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黄树田介绍了沂南乡村旅游在强产业、富村民上的经验做法。一是政府主导,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山东政府主导规划、环境、政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二是文旅融合,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结合、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养生文化与温泉旅游结合。三是改革创新,创新推出田园综合体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四是重视人才,要注重引进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参与讨论的专家和官员还对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家明表示,乡村旅游已经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要做好顶层设计,朝着打造乡村度假目的地目标努力,围绕乡村休闲度假开展活动,把精品民宿、轻奢野奢度假概念融入乡村。戴学锋认为,要在土地、资金、融资上给予乡村旅游发展更大的便利。黄树田指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要解决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业态吸引不足、运营能力不足、旅游人才不足等问题,要保护好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乡村文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