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又是一年世界足球日。去年此时,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
直至今日,当《arhbo》响起时,梅西、C罗等球星步入球场的画面,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依旧让人身临其境。
这就是足球的快乐。
资料图:梅西与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
“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经典语句,通过贺炜的解说,与足球巧妙地结合起来。
那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末轮,卫冕冠军西班牙队3:0战胜澳大利亚队,但不得不面对惨淡出局的局面。
资料图:西班牙队南非世界杯夺冠。
卫冕冠军小组出局“魔咒”,在那时是一个有些“玄学”的存在。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拥有姆巴佩等一众年轻才俊,以及洛里、吉鲁等老将坐镇的卫冕冠军法国队,用实力打破“魔咒”。
资料图:法国球星姆巴佩。
在金光闪闪的决战之地卢赛尔体育场,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以同样打破“魔咒”的方式,通过点球大战赢下法国队,终于时隔36年再次夺得大力神杯。
跨越36年、两代球王,阿根廷足球有过谷底,也有过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遗憾。但在捧起金杯的一刻,一个个暗夜也闪闪发光。
资料图:阿根廷与法国队点球大战。
“魔咒”或许只是失败者的托词。无论踏足山巅,还是陷入谷底,如海水涨潮与退潮,是规律使然,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波峰与波谷。
足球不仅仅是赢,更有失利的苦涩。这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热爱足球,才会明白梅西与阿根廷队苦苦追寻的力量。
资料图:阿根廷队夺得大力神杯。
阿根廷队与法国队,已经是足球世界金字塔尖般的闪亮存在。
大多数球队、球员,支持他们的忠实球迷,无法拥有捧起大力神杯的至高荣耀。一座联赛冠军、杯赛冠军,抑或是争取更多比赛胜利,甚至都是奢望,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2019年之前,柏林联合队从未征战过德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2004年,队伍一度面临财政危机,甚至几乎无法参加区域联赛。
生死存亡时刻,柏林联合球迷集体献血,将获得的报酬无偿捐献,救活了俱乐部。
4年之后,柏林联合重返职业联赛,年久失修的球场成为球队向前的阻碍。危难之际,又是球迷不约而同帮助俱乐部进行主场翻新,凭借2500双手,柏林联合又一次渡过难关。
2019年8月,当这支球队首次登上德甲舞台时,柏林联合球迷自发举起了已经逝去的球迷遗像,以此见证球队的历史性时刻。这赛季,他们又队史第一次踏上欧冠赛场。
资料图:柏林联合主场球迷。图片来源: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类似动情的一幕在国内足坛也曾上演,陕西足球生死存亡之际,同样是球迷的力量留住火种。
为球队捐赠大巴车,力所能及购买会员和球队周边产品……象征“重生”的陕西长安联合,本赛季成功冲入中乙联赛。
在5万人观战的新工体等中超球队主场,4万人观战的国足主场……低谷中的中国足球,依旧燃烧着星星之火。
热爱足球,才会懂得这份坚守的意义与不平凡。
北京国安队主场球迷。记者 富田 摄
当大山里的少年,因为足球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卡塔尔世界杯决赛赛场,担任护旗手;
当玉树的足球少年,在专业足球场北京工体近5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作为球童携手球员步入职业赛场;
当童年时期靠着去挤奶和街边卖牛奶维持家里生计的瓦伦西亚,在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梅开二度帮助厄瓜多尔取胜……
热爱足球,才会懂得足球带来的这一份份色彩有多么绚丽。
资料图:玉树足球少年步入工体。IC photo
世界足球日,每一个拥有足球的日子其实都是节日。愿你我都能在足球中,感受到更多快乐与慰藉。(完)
中新网哈尔滨12月9日电 (彭博 记者 王妮娜)8日晚,在哈国际友人联谊暨《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观影交流活动在哈尔滨市举行,现场几十名在哈尔滨生活的外国友人观看了原居住在哈尔滨及其后代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纪录片,同时,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畅谈了他们在哈尔滨的生活。
在哈尔滨生活的国际友人一起观看纪录片。彭博 摄
哈尔滨是一座典型的国际化移民城市,上个世纪初,这里曾有近40个国家的20多万外国侨民在哈尔滨市工作和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外国侨民才大批回国定居。目前,当年在哈尔滨出生或生活过的外国侨民散落在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始终把哈尔滨当做自己的家乡,并成立了“老哈尔滨人”协会和俱乐部,来保存这段历史记忆。
国际友人在一起畅谈在哈尔滨的生活。王妮娜 摄
当天播放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是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于2023年5月启动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世界原居哈尔滨人全球拍摄活动计划拍摄的视频,他们通过走访、交流、拍摄俄罗斯、美国、波兰等国的原居哈尔滨人及其后代,以原居哈尔滨人视角,回顾外侨在第二故乡的所观所感所念,讲述特有的哈尔滨国际外侨故事,形成活动专题报道。该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保护抢救、整理活化哈尔滨市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外侨历史文化资源。
“哈尔滨市摄制组远赴波兰、拉脱维亚拍摄,现《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波兰篇上、中集)已经完成后期制作。我们邀请在哈尔滨的国际友人共同观影交流,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友谊,共同讲好哈尔滨故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曹儒说。
白文龙一家。王妮娜 摄
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已经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半,他说,哈尔滨非常有艺术和文化气息,像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和很多博物馆,他都很喜欢,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他每年都会去,“哈尔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它比较像欧洲的城市,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安东尼奥说,而且他还十分热爱东北的大米饭和东北菜,“来哈尔滨之前从来没吃过大米饭,现在每顿都要吃一整碗,很香”。
在哈尔滨生活了21年的白文龙是美国人,他和妻子也是在哈尔滨认识并结婚的,如今他们已有了两个儿子。现在,他已是一个“哈尔滨通”,周末喜欢到具有老哈尔滨生活氛围浓郁的道外区巴洛克街区“串胡同”,看那里的市井烟火气,他说,他非常喜欢哈尔滨,东北的“铁锅炖”、“锅包肉”、“地三鲜”,每一样东北菜他都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