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的尾巴上回望,我们会发现,“动漫热”跨越了播放介质、性别年龄,成为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IP类型——它不再小众,也不再受制于年龄、题材、风格的限制;它不仅是单一的内容作品,它的产业链可以很长很宽,它也可以成为有很长久生命周期的内容形式。
2023年的暑期档,无论是大荧幕、还是移动端,都火热得如同天气。《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等动漫在大屏幕上大杀四方的同时,各大长视频平台也都拿出了诚意满满的片单,有自制年番,也有儿童动画片,斩获了小朋友、“大朋友”的心,也在社交媒体上话题不断。
“暑期对于动画来说是一年中最好的播出档期,每年最重要的项目,我们都会放在暑期来播出,以达到热度和效果最大化。暑期的动漫用户池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在题材容纳上也可以更丰富,因此,我们不只会提供少年、燃向的动画,也会有搞笑类、科幻类等多种类型的动画。”爱奇艺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质与量的双方面的飞跃提升
“衣服上的纹理都看得十分真切。场面的精彩程度也远超想象。”动漫爱好者陈萌告诉记者,他一直在跟《神澜奇域无双珠》这个IP,从原著到漫画,再到动画。他展示给记者他手机的屏保,“这就是直接截图的效果,每一帧细节都有大片的质感。”
这系列动画改编自唐家三少的同名原著小说,并由唐家三少亲自担任艺术监制。这个暑期,第三季来了,不仅延续了前两季精湛的画风与高能的故事情节,更延续了以往的口碑热度,唐家三少的客串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破圈互动。
从现象级作品的《天书奇谈》到并不算整体成功的《三体》,从精耕细作的《雾山五行》到“一鱼多吃”的《苍兰诀》,从用户体量过亿的《斗罗大陆》到名场面众多的《大主宰年番》,“最近几年,国内的动画制作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产能上,都有巨大的提升,产出的动画作品在质与量双方面都有着飞跃式的提升。”漫画编辑摩耶告诉记者,国际顶级的技术支持、流程管理、艺术设计日益成为长视频平台大制作动漫的标配。
各平台加速布局自己的动漫产业链,也推动着动漫IP迈向更产业化、精细化运营的过程。
向上、向下,产业链日见完整
“我觉得国产动漫产业的供应链已经基本完整了,在产业的上游有大量的小说和漫画作为源头作品产出,在产业链的下游也有动画、影视、游戏等诸多成熟的下游产业来承载后续地开发。”摩耶说。
如今,动漫从网文、影视剧的产业链条中的一环,逐渐成为可以单链式延展又可以联动其他产业的关键又百搭的环节。电影、电视剧、游戏、文创周边、直播、线下品牌联名、实体乐园……动漫可以串联的上下游模式多元而丰富。
去年暑期档的《苍兰诀》花式演示了“一鱼多吃”的做法。该IP打通剧集、动画、漫画、小说各个赛道,实现多元产业链联动。不同形式有不同的受众人群,用不同艺术形式打破次元壁,丰富了原创IP的价值潜能,形成了一条长长的IP链条。
IP价值最大化的顶端是主题乐园,迪士尼乐园是最成功的案例。7月14日,爱奇艺奇巴布乐园在北京延庆区开幕,占地近 6000 平方米,引入了平台旗下两大自制动画 IP ——《恐龙萌游记》和《嘟当曼》。
“内容做好之后,下一步才是产品。其实产品也是内容的一种形式,是品牌的一种延伸。有创意的好产品,对品牌和内容都是加分项。有些孩子是从动画片认识到这个IP,也有孩子可能先接触到的是产品。但这不是一个IP就能完成的,需要IP矩阵。”爱奇艺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上线对一个动画项目来讲只是刚刚开始,距离成为一个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要持续性的推出好内容。动漫是长线项目,国际知名的动画IP都是长番。要不断推出高品质的内容,不断升级迭代,形成持续性、规律化的播出,才能让观众变成粉丝,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
平台布局之外,二次元用户也自发地完善和丰富这个生态圈。众多原创自制内容,大量二创、自来水好评充斥着各大社交平台与热门榜单,同时IP的多维开发、线上线下的多元联动玩法也打造出良好的社区生态,长期留存二次元用户。从源头到终端,终端再成为源头,动漫的产业链已然形成闭环。
云合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网动漫累计有效播放453亿(6分钟及以上番剧及剧场版)。
“当代动漫早已经不是仅仅给儿童看的读物、动画片,而是各个年龄段共享的。不仅如此,动漫的应用场景也早已经越出了影视范畴,生活中随处可见。”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多表示,动漫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现代审美意味的“大众文化”。
摩耶也认为,动漫正在融入主流之中。“伴随着90后、00后等具有看动漫习惯的群体成长起来,国内看动漫的人数在增加,动漫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都有储备大量的动漫作品,动漫作品的观看付费也已经成为各大视频网站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也显示,爱奇艺儿童是该站第二大流量池,流量表现仅次于电视剧频道。这还只算了核心观影人群以3~8岁人群为主的儿童动画。
此外,随着动漫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动漫产业的细分赛道也在飞速发展,并促使很多原本没有看动漫习惯的新读者群体,加入看动漫的行列中来。比如,出现了有面向年龄层相对较高的青年读者的青年作品、青女作品,也有由小说改编的文改动漫。
“一些优秀作品无论在商业性方面,还是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非常优秀,它们在国内叫好又叫座,获得了广泛年龄层的读者喜爱,之后也走出国门,肩负起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使命。国内对于动漫的表述,也正在从之前的偏向于贬义,逐渐变得中性,甚至是褒义。”摩耶说。
中国原创 世界圈粉
这个假期,备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无敌鹿战队》第三季出战。与以往多数国产动画先在国内播出,形成一定热度后再向国际市场发行的路径不同,这部动画真正成为全球小朋友暑期共同收看的首部国产儿童动画片。
尼克儿童频道在创意阶段就决定将其引入国际平台的首个中国原创IP动画项目,在剧本创意、角色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方面都对标国际标准。
“讲好中国故事,也要熟悉‘外国故事’,外国包含各种文化背景的国度。这样才能找到对话的桥梁。中国故事不能自说自话,而要求同存异、润物无声,要找到共同价值、共同源流和共用愿景。因此,国漫走出去,首先要弄清楚‘走去哪儿’,例如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和南欧地区,创作策略肯定要不一样。其次,要彰显中华文化的感染力。这关键在于找到作品要传达的中华精神与对象群体文明背景的联系在哪些方面。最后,要致力于将‘中国话语’转化为广为接受的‘国际话语’。”张多说。
在海外圈粉的还不只孩子们喜欢的“小鹿们”,还有《苍兰诀》《春秋封神》《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等具有东方美学元素的动漫IP作品。
“动漫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统摄,是共赢。动漫创作可以吸取各种、各时代传统文化中的精气神,以提升动漫的时空文化纵深,反过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借助动漫表现形式来切合年轻一代。”张多说。
国产动漫的破局、破圈、破界还有更多穿破想象力天花板的方式方法可以期待。暑假假期过去,但“动漫热”还将继续炙热燃烧。(工人日报) 【编辑:曹子健】
宠物沟通师能与宠物隔空对话?
业内人士:利用共情心理 没有科学依据
近日,一段博主花500元找宠物沟通师与狗子“对话”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在视频评论区,该博主提醒,找宠物沟通师及发视频都是为了好玩,仅供娱乐,不推荐大家找。宠物产业内人士提醒,隔空与宠物沟通没有科学依据,宠物沟通师利用宠物主人的心理对宠物进行拟人化,容易引起共情并获得信任。
花500元找宠物沟通师
跟狗狗“对话”引关注
8月28日,某社交平台一位博主分享了其花500元找宠物沟通师听狗子“胡言乱语”的经历,并表示再也不当冤大头了。8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该博主小光(化名),她有5年的养狗经验,家里有一只博美犬。她介绍,在养宠经验交流群里,她看到有人找宠物沟通师与宠物“对话”,出于好奇,她也在朋友的介绍下预约了一名宠物沟通师,付了400元的咨询费和100元的加急费。约定好时间后,她向对方提交了狗狗的照片、名字、年龄、性别信息及5个想问的问题,随后沟通师通过微信语音向其回复“沟通结果”,不接受追问和反问。
对于沟通结果,小光表示,自己陪伴狗狗的时间较长,对狗狗有足够的了解,她并不相信沟通师对狗狗想法的解读。“关于习惯和性格,我觉得沟通师的回答还比较正常,说的都是一般狗狗会有的情况,比如爱看窗外,怕一些声音之类的,后面几个回答就有点扯了。”
将自己寻找宠物沟通师的经历分享到网上后,小光多次提醒视频内容仅供娱乐,不建议大家找宠物沟通师。她觉得沟通师确实戳中了养宠家庭的痛点,就是很想知道宠物在想什么,可是宠物说不了话。“一些宠物沟通师也许能疗愈宠物离世给主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但这个职业目前没有权威的资质认证,也可能遇到骗子。毕竟一次沟通的费用不便宜。即便没有宠物沟通师,我觉得作为宠物主人,平常用心跟它们相处的话,是可以猜到它们在想什么的。”
出于好奇心找沟通师
网友认为“上当了”
什么是宠物沟通?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网上的宠物沟通师大多宣称凭宠物照片及基本信息,根据宠物主人的提问或者宠物主人想对宠物说的话就能与宠物进行隔空沟通。
宠物沟通师悠悠(化名)自称,不需要和宠物面对面,只需要主人准备适合的宠物正面照片,并告知宠物的姓名、性别及主人与宠物的关系。
有网友希望通过宠物沟通师与离世宠物进行沟通寻求心理安慰,但更多的网友和小光一样,寻找宠物沟通师是出于对宠物内心想法的好奇。
网友“鸽揪的番茄酱”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找宠物沟通师主要是好奇,她花了约200元找了外国的一位宠物沟通师与自家小狗隔空“沟通”。“就给她提供了一张照片,她说了一些小狗的特征,但其实说得都比较普遍,是养宠物家庭都会有的情况,比如我遛狗会碎碎念、不太有耐心。后来问小狗最喜欢的人是谁,她说是个中年的男性,现实中根本没有中年男性会遛我们家小狗。沟通的时候,我家小狗完全没什么反应。”该网友觉得自己上当了,并认为这种沟通更多是宠物主人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
隔空沟通没有科学依据
网上的宠物沟通师真假难辨收费不菲,每次沟通时间在半小时到一两个小时,收费从几十元一次、几百元一次到上千元一小时不等。
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的专业人士表示,没听说过宠物沟通师这一职业,根据个人社会经验和知识综合判断,隔空与动物进行沟通没有科学依据。在目前的宠物产业内,宠物训导、美容、医疗是比较常规的服务,宠物的心理治疗都比较少,这种所谓“通灵”类型的沟通就更没有了。
宠物心理调整师申慧亮告诉北青报记者,宠物沟通师这一职业他只是听过,并不了解。他认为,要与宠物比如狗进行内心沟通,需要学习狗狗的心理行为学知识,还必须接触狗狗和主人。如果狗狗出现行为问题,通常是主人和狗狗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模式错误所导致的,需要主人学习狗狗心理学知识并调整狗狗,甚至主人的学习要大于狗狗的学习。“作为狗狗心理调整师,要从狗狗的视角去了解、学习、模仿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交流方式,也就是学习它们的语言来对它们进行调整纠正。它们主要靠声音、眼神、肢体语言等进行沟通。”
文建国有6年宠物行为分析师的工作经验,他并不相信仅通过照片就能隔空跟宠物进行沟通。他认为,宠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叫声等都是它们的沟通方式,通过主人拍摄的宠物视频,他能够判断这些沟通方式背后传递的信息。“前提是视频中的信息足够。例如家长发给我一段视频,问这只狗为什么这样?一半以上的情况我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说,但有一部分我要先了解之前发生了什么,主人做了什么行为,那只狗平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生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我能判断到八九成以上。”
对于那些希望更了解宠物的主人,文建国建议在养宠物前就要考虑清楚,如果下决心要养,可以看一些科普书,这样在养宠初期就能规避掉很多问题。文/实习生 罗艾敏 本报记者 戴幼卿 统筹/蒋朔(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