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刘洋)“在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巴拿马和中国在经贸、人文等方面的交流更为密切。巴拿马还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全国性节日。”巴拿马奇里基华侨联谊会会长林伟彬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期间,海外侨领在主题交流会上就如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行探讨。
林伟彬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资企业在巴拿马的数量不断增长,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路桥、地铁、水务等基建工程。作为中南美洲的“咽喉要道”,巴拿马在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中资企业参与到巴拿马当地的基础建设推进了两国贸易通畅和自贸区建设,同时带动了其他中南美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在巴拿马随处可见中国品牌和产品。中国生产的汽车和手机在当地市场的占比每年都在增加。”林伟彬说,不同于十年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如今能在巴拿马市场立住脚跟不再依赖于价格优势,而是通过过关的产品质量、服务当地民众生活需求的产品设计赢得市场。
在林伟彬看来,巴中两国在农业、海上运输、金融领域有较大合作潜力。巴拿马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当地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强烈。为促进双方交流,林伟彬在中国邀请了一个技术团队到巴拿马进行农业技术交流。当地的农业从业人员对此类活动很感兴趣,并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技术交流项目,帮助提高农产品产量。
“‘一带一路’倡议让两国实现了互利互惠的共赢发展,也让巴拿马当地人民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巴拿马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林伟彬表示,当地华社可与国内的艺术团合作,将各类形式的中华文化带到巴拿马当地,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会长徐晖同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的友好形象,也让非洲当地民众愈发认可中资企业和侨商侨企。包括蒙内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投资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更是让中国形象“走进”了非洲民众心中。
“非洲许多国家提出了工业化发展愿景。在交流中,许多非洲学者和政府官员向我表示,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借鉴意义。”徐晖说,非洲的学者们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国如何强化工业基础,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徐晖表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各国共享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帮助他们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产业职业技能。以徐晖所在的肯尼亚为例,“一带一路”倡议为当地农业和制造业带来所需技术和外资。侨商侨企和中资企业也从中觅得新商机。
“贸易仅仅是一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侨商侨企更应思考如何在当地真正扎下根来。”徐晖说,“扎下根”意味着要站在当地企业发展需求、民众生存需求等角度,共享行业利益,保持良性营商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完) 【编辑:李岩】
“新奇特”不如真实用
散发巧克力香味的橡皮、能跑动的小汽车造型铅笔盒、旋转笔帽还有卡通娃娃出现……又是一年开学季,各类文具迎来销售旺季,样貌花哨、功能酷似玩具的“新奇特”文具即使价格更高,也能俘获一大批学生粉丝。增强新颖设计和功能是商品消费提档升级的大势所趋。然而,“文具刺客”们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罔顾学生用品安全实用的本质,还容易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甚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
我国文具行业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市场规模早已站上千亿级台阶,且需求相对稳定、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行业内企业数量虽多,规模却普遍偏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从业者们优先思考的问题。因此,一些文具企业选择剑走偏锋,费尽心思让普通文具搭载新奇功能,把文具和玩具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价格也可再上一个台阶。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选购文具容易跟风从众、相互攀比。很多时候,喜欢一件文具的理由往往从“我需要”,变成了“别人有,我也要有”。
从现实情况看,校门口文具店及电商平台上售卖危险文具、“毒文具”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一些“网红”橡皮、文具盒、笔记本等学习用品,看上去光鲜亮丽,却极易让孩子分心,同时还暗藏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一些文具表面附着的多种有害物质可能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前不久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能组装出各种有趣造型的“网红”文具磁性笔,就被有关部门检测后指出,其中的磁珠作为小零件且磁通量指数超标,儿童一旦不慎误吞,可能导致肠阻塞或穿孔等伤害。
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文具市场求新求变也是如此。“新奇特”文具受到质疑,原因就在于过度凸显“玩”的功能,“用”的属性则被削弱。文具到底是用来辅助学习的工具,实用、环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商家一味追求创意,忽视文具的本质功能,不仅是本末倒置,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于文具生产商来说,积极响应消费新变化、新需求的同时,仍应不失产品该有的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创新带来价值,让好产品经久不衰。
除了提醒家长对孩子选购文具要严格把关外,有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力度对“新奇特”文具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风险。要锁定开学季、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加强“网红”文具质量安全治理,强化网售产品质量监管。同时,持续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开展对标达标提质行动,督促相关企业、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尽一切力量把问题学生用品清出市场,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都说孩子的钱好赚,然而越是面向孩子赚的钱越要慎重。文具选购,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文具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企业要沉下心来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一点一滴打磨产品设计、拓展实用功能;家长和学校也需耐心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具。只有让文具回归实用本身,让孩子的注意力回归课堂和书本,才能有力推动文具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 郭静原 【编辑:曹子健】